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全国文明校园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校园新闻

首届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人:鲁山一高    发布时间:2023-03-20    浏览:2782次

阳春三月,处处姹紫嫣红,处处花香弥漫。2023年3月19日,首届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鲁山一高正心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河南省体育局原局长张振河,河南铁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杨,河南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张永俊,中共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会平,平顶山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三级调研员张水木,中共鲁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焦慧娟,鲁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山一高党委书记、校长牛山坡,鲁山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伟宁,中共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艳阳出席会议,此外还有20余名来自各个省份的专家学者和校友代表莅临会议,参与研讨。会议由郭伟宁主持。

上午8时30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庆祝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九十华诞暨首届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正式拉开帷幕。

第九期32.jpg

研讨会上,牛山坡在致辞中首先对莅临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及各界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指出,鲁山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有名垂党史的“人”,有内涵深厚的“物”,有彪炳史册的“事”,有历久弥新的“魂”。而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表示,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在它光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并为党培养了大批的革命骨干力量。值此鲁山一高建校90华诞之际,本次研讨会必将对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发挥极大的指导作用。他相信本次研讨会定能在领导、专家学者及研究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广泛交流中取得丰硕成果,产生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DSC03622_副本.jpg

研讨会上,焦慧娟在致辞中表示,鲁山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红色传承较多。举办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是鲁山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的要求,是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一项重要举措。她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畅所欲言,为鲁山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红色文化发展建言献策,用好鲁山红色资源,讲好鲁山红色故事。

研讨会上,张永俊处长首先肯定了鲁山一高的办学成果,肯定了首届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的深远意义。她指出,本次研讨会有助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有助于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有助于强化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培植家国情怀。会上,张永俊处长对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在学术研讨开始前,焦慧娟部长上台为论文集揭幕,哈军工老校友刘颖老先生,国防科大河南校友会代表高阳书记,刘英老先生之子刘红松先生,向大会捐赠资料,尹新玲女士代表尹崇茂老先生向大会捐赠书法作品。最后大会宣读了来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贺信。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合影留念。

在学术研讨阶段,会议由平顶山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三级调研员张水木主持。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第一期学员代表尹崇茂老先生为研讨会发来视频,带领大家一同回忆了他戎马一生的红色军事生涯,尹老的侄女尹新玲女士在致辞中代替他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第一期学员代表刘英老先生之子刘红松,哈军工河南校友会秘书长、河南省体育局原局长张振河,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历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军优秀技术人才奖和叶剑英军事科研奖获得者、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专家组成员贺新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原副书记于国红,国防大学原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教授、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分会、刘少奇分会、朱德分会、陈云分会理事、国史学会理事、抗战史学会理事董志铭,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北京红色文化与高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人、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抗战史学会常务理事张量, 哈军工老校友严延英,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南校友会代表马红星,南京理工大学河南校友会代表、原力投资总经理吴学冉等专家学者,从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现实意义等方面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点评专家中共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会平给出中肯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且活跃。研讨会最后由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学会秘书长史大观先生做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鲁山县文联主办,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承办。本次举办的第一届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加强国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我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发挥极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