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全国文明校园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校园新闻

忆往昔 话今朝 看发展

发布人:鲁山县一高    发布时间:2014-12-16    浏览:9873次

忆往昔 话今朝 看发展
鲁山一高副校长   董利民
 
    我于1982年秋季考入鲁山一高。当时的鲁山一高,三级共18个班,约1000名学生。走的是西大门,我们入校后住在操场西边一排瓦房里,高二、高三的师兄们分别住在大成殿和崇圣祠里,有少量的通铺床,更多的同学睡的是大地铺。教室是瓦房,有一座办公楼,标记是1980年建设,入冬时节,建成了东教楼,81级和我们82级学生搬入教学楼上课,到高三时又搬到办公楼西边的瓦房里上课。瓦房时常是跑风漏气,许多同学耐不住冬日的严寒,手和脚都冻成疙瘩或流血流脓。食堂在西边小院里,购饭后立在窗台前或蹲在操场上吃,一阵风来,饭菜又要多拌沙尘。校园整洁,学生穿上绿下蓝服装,体育课训练有素,做操或者跑操整齐划一,迎接全省许多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1989年暑假,我大学毕业,回到母校任教。与在一高求学时相比增加了实验楼、西教楼和女生宿舍楼北楼。1992年,张良高中并入一高,学校由一级6个班扩大为8个班;1993年学校60年校庆之后,校友和部分友好人士捐资建设了图书楼;1997年高考成绩非常突出,考出了全省理科状元贾东亮和北京大学新生王瀑; 1998年建设了电教楼、女生宿舍楼东楼和新的南大门,重修了成为安全隐患的大成殿和崇圣祠;1999年建设了男生宿舍楼和水冲式厕所;1999年开始,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招生规模也随之逐年扩大,当年高考成绩也很优异,考出了清华学子王亚楠等一批优秀人才;2000年建设了新餐厅,从此结束了学生露天吃饭的现状;2003年,学校被审批为平顶山市示范性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拆除了原西门里边的两排简易小楼和瓦房,建设了新的双面教学楼,这样只是满足了学生上课所需教室,许多学生因学校没有宿舍而在校外租民房住宿,令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担忧。
    2003年学校向县政府提出发展新校区的设想,7月12日得到批准,11月12日成立“鲁山一高新建领导组”,常务副县长李红兵任组长,成员有李醒新校长、财政局、城建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学校抽调牛山坡、闫有等同志作具体工作,开始长达四年之久的征地、拆迁办理和原红牛场部分土地划拨等相关手续,开始筹建新校区。2006年12月30日举行了新校区奠基典礼。
    2006年,老校区已不堪重负,随将红牛场部分养牛棚加以改造,又建设部分石棉瓦房子,经过四个月的建设筹备,8月22日,新校区的教学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当年,李醒新校长安排我和崔增民主任带领四十多位教师来到新校区,其中包括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乍到新校区,个别大学生当即带上行李拂袖而去,说“这不是人待的地方,而是牲畜圈。”虽是实情,可我心里明白,这是一高的未来、一高的希望。同时我也坚信,不久的将来,这种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变!于是,我带领老师们清牛粪、清羊圈,拔蒿草、拣石块,接水管、整土地,凭着一铲、一镐和一辆人力车,经过全体老师一个多月的努力,学生们有了跑操、打球等活动场所,在劳动过程中,徐焕焕老师受了伤,我们将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李校长等校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新校区地势低洼,每遇下雨,室外总是积水,我和老师们拉沙拉土,填坑修路,以便师生出行;因房舍陈旧,下雨时房屋多漏水,时常让学生移动课桌上课;因房檐多空洞,夜晚麻雀栖息教室,清晨鸟粪一层,白天上课,常有麻雀“抢答”现象;因青稞茂盛,校园多虫害、多鼠害,崔增民等老师身上被蚊虫叮成疙瘩,挠搓不下,学生杨某竟被老鼠咬伤了手指,鼠、蛇出没惊吓师生更是常见;夏季大风起兮,竟能将木板旋向高空,冬季雨雪时节,温度比城区低4度,冰凌从房檐直垂窗台,像钟乳石一般壮观,很多班主任的手或脚冻成疙瘩,尤以史羚霏和朱鲁娜两位班主任老师最为严重,手冻成紫色疮斑,直到次年“五一”才得以好转。有学生在元旦茶话会上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新校老师真是狂,洗澡都到锅炉房,宿舍巡查至夜半,安全护校草丛藏;夏季能顶风和雨,冬季像松耐雪霜;我辈有朝走出去,勿忘母校做栋梁。”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人们的意志,有的老师考研深造,而继续从教者都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或管理骨干。
    2007年3月,鲁山一高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获得成功,为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老校区硬化了球场,铺设了沥青跑道,刷新了教学楼。2007年7月5日,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鲁山一高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是常务副县长张跃欣,常务指挥长是建克胜副县长,副指挥长是刘安民和胡留栓两位副县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学德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有教育局长李国栓和李醒新校长,成员有刘功等同志。8月1日,新校区1号教学楼开工建设,接着,2号教学楼、3号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楼和餐厅陆续开工建设,2008年9月1日,1号教学楼、1号男生宿舍楼和1号女生宿舍楼竣工,学校主阵地开始向新校区转移,2010年暑假,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都搬来新校区办公。楼房的建成,不但减少了师生受冻受害现象,而且学生能吃住在校,便于管理,学习时间也有保障,高考成绩也逐年提升。
    2011年,校园道路的修筑,使师生不再踏泥泞、荡尘埃;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补充了部分高压用电;豫南十校联考活动,助推了教学和管理;民营企业家景顺立先生捐资约5000万元的图书办公综合大楼开工建设,极大的鼓舞着师生的干劲;包村扶贫开发,锻炼了学校领导,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2012年,学校更是喜事连连,一是联手中华少儿慈善协会,使高三学生每人每天吃上一颗鸡蛋,既增加了膳食营养,又潜移默化着感恩、提升着智慧。二是郑州、上海、西安、北京等地陆续成立“鲁山一高校友会”,这是校友们更加关心母校发展的体现;三是在2012年8月2日,县政府为了缓解城区学生多入学难和初中分布不太均衡等问题,决定将原鲁山县第21中学整体搬迁至鲁山一高老校区,作为鲁山一高初中部,接受鲁山一高管理,使鲁山一高成为完全中学,队伍又一次壮大;四是在7月至8月,由市、县统战部和侨联牵线,香港同胞陈国威和陈徐凤兰夫妇捐资在我校组建“国威班”,使品学兼优的学子得到生活资助;五是“国威班”开班后,市政协副主席张国需,市侨联主席励伟英,市侨联书记谢富强,县委书记荆建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买自强,县委统战部部长杨聚强,县政府副县长刘万富等领导来校看望师生,当他们了解到师生晚上10点放学,因天黑存在安全问题时,荆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当即商定,在311国道旁装上路灯。11月16日晚,路灯启用,老师们为之激动,感谢县委、政府领导的深切关怀。六是由“河南天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搭桥,豫东、豫北十校建立校际联谊平台,提高着学校的办学知名度;七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在职教职员工达419人,党员人数达160多人,县委组织部经过调研考察,于11月16日宣布成立鲁山一高党委,充分体现着县委对一高的关心支持;八是在11月14日,平顶山市教育局召开2012年高招工作总结会,我校高考成绩综合评估名列全市第一,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和文综等所有单科成绩也都名列全市第一。这是鲁山一高办学史上的又一次辉煌。为此,县政府发文对鲁山一高通报嘉奖,并记集体三等功。九是新校区建设日趋完善,二期周转房和后勤服务中心开工建设。2012年的诸多喜事为2013年的八十年校庆献上了一份份丰厚的礼品。
    30年来,鲁山一高发展壮大为94班6000多名在校生,管理科学,教学成绩突出,兄弟学校不断前来参观学习,学校声誉提高。这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鼎立辅助的结果;是历届学生家长全身心做好后勤保障的结果;是历任学校领导带领全体老师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与时俱进、以法依理治校、发扬“三苦精神”和“三平”精神的结果。全体教师,肩负全县人民的期望,一定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鲁山英才辈出,为鲁山一高争创中原名校再创佳绩、再立新功。鲁山一高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